博彩网址大全

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党群人事 关工委工作

我身边的好老师——马丽娅:静水流深 启智润心

简介

马丽娅,博彩网址大全-博彩网址导航 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教研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文化、语文教育。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司专项(重点)课题、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研究;主持学校高等教育改革课题、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等项目。获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大会论文一等奖、二等奖;撰写教育专业教学案例被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收录入库。

获评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图1 马老师

她说:“在我的教学生活中,虽无裴公绿野堂,亦想堂前秀色,春华满枝。”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只把自己当成“平常黉门客”,却在三十余年平凡又执着的坚守中踔厉耕耘,化育卓然。作为博彩网址大全 的教师,未来“教师”之“教师”,马老师的质朴、纯然、砥志、潜心,滋润着她的每一位学生。

01

敬业乐群的师者之师

马老师自2008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十几年一以贯之,在每学期承担本科师范专业课程教学满负荷的同时,深入中学带教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同时为研究生开设《汉语言文字学专题》《中国文化专题》《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导读》《文史工具书与文献检索》《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教师职业技能优化》等课程。从开学典礼上作为导师代表迎新时的殷殷期盼,到毕业典礼上导师致辞时的由衷祝福,字字句句带着“教师的温度”,马老师用真诚与真心陪伴了一届届教师院学子。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渐成“大户”,每届指导研究生少则六七人,多则超过十人,几届在研学生加起来就是一个小“班级”,带教任务不可谓不重。学生各有“难处”,他们对应的是“一个导师”,所以导师也必须让每个学生感觉到精准的“一对一”,而不是“一对多”或“厚此薄彼”。老师绝不“划水摸鱼”,学生也不会“躺平”。十几年来,马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毕业人数近百人,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十大杰出青年、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同学不乏其数。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正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有的已获得省市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有的正在“炼成”教学能手的路上奋力前行。

马老师说“优秀的学生是自我成长的,我不过是起了一点点助推剂的作用。”既然担了“导师”之名,就必须行“指导”之实,如《吕氏春秋》所云:“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热心维护每个学生的生长点,或尽心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成为自己,这正是师者之所为。

图2 马老师与研究生

教师的主场在课堂,“站立式”是基本教姿,而教师做研究则是“站稳”的支撑点。作为师范专业的教师,“示范”的姿态应该是立体的、多面的。多年教科研经历中,马老师以古代文学专业基础与教师教育实践衔接,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多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研究,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工程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系《中国文化四季》,独立撰写《中国传统文学》。目前在研教育部社科司专项(重点)课题,主持学校高等教育改革课题、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等。

低头耕耘脚下土地,心向远方诗章。马老师坚持教有新章,研亦不怠。这也同样成为学生精进学业的引领,马老师指导学生已完成了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十几项,带领学生在教师教育的赛道上求实创新、精研探索。作为“教师”的“教师”,马老师深负“在肩上”的责任担当,以勇毅之韧坚持教学与研究并进,以“站立”之姿诠释着作为教师的意义。

02

厚生质朴的教育情怀

说起当老师的初衷,马老师坦言:家中长辈从教者多,父亲、兄长都是老师,似乎从小最熟悉的职业也就是“当老师”。她从八十年代就读师范大学,到任教中学、中师、师专,到本科教学、研究生导师,春秋代序的时光里,一路走来,从青春意气磨砺到中年沧桑,始终没有离开过校园,马老师一直在做学生、努力从师向学,也一直在教学生“怎样成为老师”和“成为怎样的老师”。

前几年逢“特殊时期”,马老师受聘担任2022级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班主任。马老师坚持“文泽雨润,师成育化”,注重凝心聚力,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第一次班级活动,马老师为全班每位同学准备了“梅兰竹菊”主题的竹制书签,刻印“22级教师院学科(语文)”字样,让每位同学找到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从发动同学们设计班徽开始,随之制作了班旗、班徽印章等实物,突显班级文化,凝聚集体向心力。平时定期与学生们深度谈话,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根据同学们的需求,开展多样化班级活动,如邀请已工作的优秀学长来班级交流;带同学们赴随园华夏馆参观等。每逢传统节日,也尽可能跟同学们一起组织活动,既凝聚集体之力,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像“520”这样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节日”,马老师也从忙碌中抽身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游览石头城,并让大家制作写有与“石头城”有关的诗词、典故等卡片,分发给公园里游玩的小朋友,实践“文泽雨润,师成育化”的班训。马老师还会每月利用自己上课的时机,课前或课后为当月过生日的同学庆生,制造一点小小的惊喜等等。

图3 马老师与22级学科教学(语文)班

今年6月,同为22级学科语文班的七名“卓越”教师计划和两位支教的同学“提前”毕业,马老师和班委一起策划了温馨的“祝贺卓越学友毕业”主题班会,邀请院领导和学科导师参加,并为全班同学制作属于“22级语文学科”的纪念品。这一活动既是送别卓越学友,也是为在学在研同学树立榜样,更是力求打造“学科教学(语文)”的品牌。马老师一直认真地把普通的事情做出情怀,把细微的事情做出深度,把平凡的事情做出新意,向更多的人传递语文人特有的那份温度。

她曾说:“语文,是一种绽放着情怀的艺术。一笔一画,勾勒出一个个独特的世界,一篇篇文章,折射出人生百态,而我们则是那些在宣纸舟上,以墨笔为桨,在语文深海中乘风破浪的人。做一位有情怀的语文老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关注现实,反思人生,崇高精神,超越纸上分数,领悟人生真谛,这才是作为语文老师的真正价值与贡献。”

作为研究生导师,马老师带过每一届的每一位学生,无论形成多少成果,修改过多少版本,都会被她以时间顺序排列罗织、好好存放。记忆或许是会淡退的,但文字不会。在马老师这里,学生始终可以找到自己的初心,也能回望自己的来路。马老师常常鼓励学生跳出预设的框架,去做真正热爱的选题。她一直说,热点要靠发现而非追寻,真理要靠坚持而非附庸。她会细心呵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让它们生根发芽。她将自己的跨年日记发在群里与学生分享,也会在每个节日或开学初、放假前为学生送上寄语与祝福。五四青年节时,她写到“年轻人,善待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长成自己期待的模样。”如果“初心”和“厚生”有具象,那么马老师的日常点滴就化作了全部的具象。

2022届毕业研究生在离开学校前给马老师递上这样一张贺卡:“如果说马老师曾经是我们在校园里最有力的托举,那么,我们接下来应当从老师手中接过‘厚生’的薪火,并努力成为她的荣光。”她真正用自我的身体力行,成就了学生学为人师的榜样典范。“教学,是课堂化的,而厚生,却可以是生活化的”,寒来暑往,马老师始终活跃在学生中间,用切身行动诠释着——只要你怀抱着生命的激情和热忱,每一个日子都可以随风起舞。

03

圆融通达的生活态度

一个教师的职业高度取决于他生命饱满的程度。教师的生命状态无疑决定着教育的品质。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马老师,总能以自由、严谨、从容、客观的学术态度引携着学生弥合感性与理性的分野,鼓励他们自发地将现象投掷于理论,进而使学生品尝到丰厚学术的果实。在生活中,她用尊重和陪伴帮助学生克服盲目和焦虑,确定目标和路径。她更能凭借言传身教引领启迪着学生客观看待得失:或许成长从不以收获了多少荣誉为标志,而在于我们是否习得了一种可以伴随人终身发展,并收获幸福人生的能力。

她一方面为学生的成长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总能引导学生懂得平衡与圆融,进而将卓越演绎成一种天赋,养成强大与笃定的内心,看清什么是重要的,懂得拿起与放下,保留与释然。马老师的学生总会将她形容成天幕中的明月,清辉月圆,微笑着、远望着学生成长为师苑苍穹下的灿若星辰,自己却甘愿掩映于幕后,从未为自己争取过什么,却永远在用真诚、笃信、耐心关爱着学生。

马老师的生活亦是充满了光亮。她热爱集体,参与院里的各种文体活动。马老师的敬业乐群不止体现在学术造诣之中,更是她全部的人生准则。

图4 马老师参加集体活动

热爱运动的马老师也喜欢徒步穿行,流连山水城林;打球、骑车、健身,享受运动的淋漓畅快。在她看来,健身不只是为了增强体质,也是为了健壮精神。与学生漫步于古城墙下,金陵山水间,优游暇豫,谈论古今。于己而言,是生活之道与为师之道的躬身结合;于学生而言,更是向老师修习立身存世、热爱生命的大好时机。

马老师认为,阅读与书写也应该是教师生活的一种呈现方式。她告诉我们读书之法,既要读专业书,也要读闲适之书。书写,不仅写学术性思考的论文,也包括写闲情、写一朵云飘过、写一树花草的样子,这是记录生命的一种方式。在老师看来,关爱同一片天空下生长的小动物,喜欢每一株植物,辨别、叫出很多花草的名字,欣喜与它们对话,是直接汲取大自然的能量,并以大自然为师,用以丰满自己的生命。

结束语

在第四十个教师节之际,马老师“晒”出了“在教育系统工作满三十年”荣誉证书,并注释“缩水三年,自我沉淀”,是因为从教已满三十三年,但减掉了其中读博的三年,而那也正是马老师的“自我沉淀”。若以自然万物作比,马老师就像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却有力地托举了每一位学子。她的身上有一股静默却坚实的力量,以日复一日的耕耘,启智润心,开拓着众多预备“从教为师”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