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顾继玲,1971年2月生,教育学博士,博彩网址大全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数学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长期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基本理论、初中数学课程与教材、中学数学教学课例分析等。现为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分册主编,负责分册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入职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80余名,指导的学生曾多人次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全国“田家炳”杯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硕士优秀论文、江苏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获全国第四届、第六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校首届“本科优秀教学奖”。
在《课程·教材·教法》《数学教育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编著《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等书籍10余部,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

图1 顾继玲老师
多年以后,当你在仙林的教学楼、某次中学数学教研活动,抑或是国内外数学教育会议中再遇到顾老师时,可能会像她的很多学生一样:小步上前向老师问好,第一句话便感慨“顾老师,这么多年了您一点都没变!”。的确,顾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热情、对科研的热忱始终如一。特别的是,上述热烈的情感和力量事实上是以一种极安静的方式被她周围的人所感知、所惊讶、所心向往之。“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想着顾老师,或许你对这句话会有更具象的理解。
01
教之以“教”,立德树人
顾继玲老师长期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为培养中学数学优秀师资竭尽全力,为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的繁荣努力贡献,深刻诠释何为师者、何以为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在本科教学中形成“问题引领、学研融合”的教学风格,在研究生课程中构建“三段式”研课的教学结构,融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一体。在顾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思考,发现他们的疑难所在,进而设计组织教学;要通过研析精彩课例体会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被鼓励大胆发表见解的同时,又能充分感受到“被听见”“被尊重”“有思想的碰撞”。顾老师认为“启智比知识更重要”,她课程中十分重视思想方法层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走出教室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图2顾继玲老师课堂教学照片
“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学技能训练及相关比赛的准备是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针对同学们的教学设计和试讲视频,顾老师毫无保留传授经验,带领大家一步步、一遍遍改进思路和设计,修正教学语言和姿态,帮助同学们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积累经验、认识“细节的力量”。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的同学对于上台讲课时常缺乏信心,正是顾老师对其某次教学模拟的细致点评和肯定鼓励给了她“最大的鼓舞,敢于迈开第二步、第三步”,直至在全国“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图3顾继玲老师指导学生教学比赛
顾继玲老师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室主任,除指导职前中学数学教师外,还担任2名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帮助她们明确并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促进其根据自身特点寻找教学和科研的突破口。赵晓燕2009年研究生阶段在顾老师的课堂学习如何教学生学数学,到2019年入职教师院向顾老师学习如何指导师范生做教师,十年后重获“认识”顾老师的机会,所感所想很不同。站在“学生”的位置,看到的更多是顾老师思路敏捷、教学严谨;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才更能体会顾老师为学生“计长远”的苦心。如何保证与每个学生的交流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供针对性反馈,往往“批评”学生后又不禁反思自责,私下鼓励学生并在后续教学中持续改进……作为教师教育者,顾老师始终在自己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寻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此外,顾继玲老师作为“教学导师”,积极为赵晓燕老师创造科研机会,推荐其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数学跨学科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教学和科研特色,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教学十佳”。


图4顾继玲老师与赵晓燕老师的15年师生缘
02
教之以“研”,勤勉创新
学科教学专业方向的教师一方面要掌握研究前沿,另一方面须了解教学实践。顾继玲老师自2000年起参加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现为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册主编,主编的初中数学教材特点鲜明,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使用,202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一等奖。顾老师平时注重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依托教材编写进行教材和教学研究工作。她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行业交流,同时扎根中学数学课堂深度参与教研活动,以科研反哺教学。


图5顾继玲老师参加国际会议和中学数学教研活动
顾继玲老师不仅自己在专业研究方面造诣颇高,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也从头抓起严格要求,提出“四个一”的要求, “每天阅读一篇学术文章,每周听一场讲座或听一节优秀课,每月看一本书,每学期写一篇文章”,让同学们养成大量阅读、规范写作的习惯。在每周三个多小时的组会上,顾老师总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专注听取同学们的汇报,而后迅速精准地指出思考的症结,通过提问引导深思,并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顾老师一直鼓励同学们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只要勇于尝试,一定会有所收获。”她的激励让同学们不再畏惧学术的挑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逐渐建立起了学术自信。即便在同学们毕业后,顾老师依旧督促大家进行教学研究,“一个好的老师总是在做教学研究”。有同学回忆道:自己在与顾老师多次讨论后,最终在毕业后的暑假完成文章初稿;毕业后的一年内每个月都在顾老师的指导下修改文章,从文章结构到标点符号,再到参考文献引用格式,顾老师持续耐心细致地无私帮助;最终,论文被《数学教育学报》录用,自身科研能力实现质的飞跃。顾继玲老师的严格要求让同学们意识到,学术研究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困惑,更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习惯不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更是为终身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6 顾继玲老师带领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图7 顾继玲老师指导研究生做研究
03
寄之以“情”,望之以远
与教学科研中“严师”的形象不同,顾老师在生活中总是真诚热心、时时为学生考虑。在同学们眼中,她不仅是“教学启迪者”“学术引路人”,更是引导和见证大家不断成长的长辈。比赛前夜无比紧张不安时,顾老师会亲手写下明信片送来祝福“比赛的过程,除了专业的成长,也教会你坚持,勇敢和自信”;得知同学熬夜赶工时,会及时提醒大家合理规划时间,保证规律作息身体健康;岁尾年末,顾老师会邀请大家一起跨年,畅想未来,将手工缝制的纪念品分享给大家;毕业后看到同学们工作上的消息,也会为之欣喜、为之忧虑。


图8顾继玲老师对研究生的祝愿


图9 研究生同学对顾继玲老师的感恩
结束语
同学们会用“追风赶月,心有山海”描述顾老师;想着身兼多职的她,会留下忙碌的身影,却从未有慌乱的时候;理解“优雅从容”背后是极具数学味的理性和决断;欣赏并祝福着这位工作之余爱花草爱生活的温柔妈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授业解惑,传承薪火。顾老师对专业的一丝不苟、对学生的关爱和要求会驻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在不同的时刻再次点亮,温暖着为师路上的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