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网址大全

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党群人事 关工委工作

我身边的好老师丨朱雪梅:师韵流芳,绽放智慧与爱的光芒


简介

朱雪梅,博彩网址大全-博彩网址导航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学地理教育研究室主任。任南京师范大学数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理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主委。获得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兼任国际地理教育联合会中国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常务理事与全国地理特级教师联盟主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智库成员、教育部双名计划指导专家等职。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图1 朱雪梅老师

01

教学是享受生活——启迪智慧的师者之课

朱老师常说:“教学是享受生活。对教师而言,讲台就是舞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上朱老师的课就像是享受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在课堂上,她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演,通过混合式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充满创新和活力的舞台。每一个学生都被鼓励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发挥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复杂的专业知识,还是晦涩难懂的理论概念,在朱老师的引导下,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朱老师认为学习知识只是课堂的一部分,她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突破约束,发展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力,方便交流与讨论,在朱老师的课上大家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老师经常提出一些思辨性问题来引发大家的深度思考,也会随时深入课堂与我们互动交流,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流动的、活跃的,能够引发思维碰撞的。此外,朱老师也为学生设置了课堂三分钟演讲环节,她说“演讲是教师最基本的技能”,虽然刚开始同学们会因为这样的形式而紧张,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发现“三分钟”演讲不仅提升了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自信,让我们受益良多。

图2 朱老师在智慧教室中开展混合式教学

朱老师对待每一节课都倾注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心,始终以提供最高质量的教学体验为目标。每次早上八点的课堂,朱老师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提前整理好所有教学材料,做好上课的准备,等待学生的到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朱老师坚持进行充分且深入的备课工作。每堂课之前,她都会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既有趣又能有效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案。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朱老师会将精心准备好的预习资料及时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鼓励大家在课前先行浏览相关内容,从而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课堂,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朱老师经常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丰富大家的学习经历。这种对于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朱老师的日常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学习空间。

“自己的课堂是最好的示范”。朱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锤炼,认真指导学生模拟授课,耐心细致地为每位同学提供一对一的反馈与建议,从课程设计到讲授技巧,甚至是肢体语言和音量音频等各个方面都给予精心指导。她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在她的指导下,多名学生荣获省级、“长三角”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以及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

图3 指导2024年全国教育硕士田家炳大赛选手磨课

02

教研是享受智慧——追求卓越的师者之魂

朱老师说:“教研是享受智慧”。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享受教学的同时,朱老师专注课标和教材的研究,发表论文已逾百篇,独著与主编专著、教材十余部,主持了十余项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斩获了十多项省级以上教科研奖。尤其在编写国标版地理教材时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和智慧。从整本教材宏观的写作框架搭建,到细微至每一单元页背景图的甄选,朱老师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细心审视,与编委和编辑交流,以期编写出最契合新课改理念、最能启迪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材。

朱老师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引入教学评价领域,对经典教育评价理论进行革新性的重塑,建构了“教-学-评-研-管”一体化机制,并创新性提出“数据驱动决策”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引领基础教育评价迈入了数据分析云时代,代表性研究成果“‘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她坦然道:“数字化课堂教学观察评价的内容一开始的确不被大家接受,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与优化,我们终是改变了传统评价观。”

朱老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她参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多项课程改革方案、文件编写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双螺旋交互”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项目式学习理论的深厚底蕴,朱老师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推进育人模式的变革,许多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与应用,曾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育见未来》《中国教育报》等许多媒体的报道。

朱老师犹如一盏璀璨的明灯,照亮学生们在学业与学术道路上前行的方向。她总是手把手教学生读写论文、申报项目、参与竞赛,指导学生在学术研究上求真务实、开拓视野。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她实行严格的“八审八校”制,从论文选题的精心甄选,到终稿的细致打磨,始终与学生并肩作战,手把手进行指导,反复研讨、精心修改。

2024年的寒假期间,为了解当前“大运河文化”主题研学的相关情况,朱老师亲自带队,前往扬州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并利用自身广泛的人脉和资源为学生联系了扬州市翠岗中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处、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学校与机构,帮助学生圆满完成专题访谈与实地考察任务。正是有了这样扎实的实地调研基础与朱老师的悉心指导,学生们在中国地理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地理研学方案设计大赛&地理研学社会调研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两项特等奖,这不仅是对学生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朱老师无私奉献与卓越指导的最好证明。

图4 带领团队开展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研学现状调研

朱老师的教科研旅程,宛如一场攀登高峰的修行。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她不仅追寻着更高的教学境界,更在此过程中找到了真正的教育价值。她常常自问:“怎样才能教得更好”“教学设计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合理解释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一连串的深刻反思,成为理论研究的力量源泉。朱老师总是将这些问题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在与专家对话中沉淀智慧,于阅读中汲取灵感,在科研探索中升华见解。朱老师的教育哲学也体现在她的反省与思辨中。当她的目光从学生延展至自身,再从自我放眼至整个地理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时,地理教学对于她而言已不仅是专业,而是追寻教育本质的心灵旅程。

03

教育是享受生命——春风化雨的师者之爱

朱老师说:“教育是享受生命”。作为研究生导师,朱老师深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责任人”的重要使命,九年来,她用智慧和温暖引领着40多名研究生弟子们勇往直前。

“天地美师队”是朱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团队。她非常重视团队成员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天地美师队章程》阐明团队文化、学术研究规范等内容。朱老师将团队的总则定为:认同“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之人生信条,遵循“天地人和、行知合一”之哲学观,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之路,做“有思想的行动者”,为成为“幸福的地理教师”而努力奋斗。”每学年的第一次组会,朱老师总是带领弟子们认真研读章程,这是她对团队的深切期待,也是对每一位成员的殷殷嘱托。朱老师期望团队成员都真心认同章程的内容和精神,不断强调组内的同学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营造良好的组内氛围奠定基础。

朱老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每位学生的独特的闪光点、兴趣和需求,并将这些特质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有同学说“朱老师总是能发现我们每一个人的优点,并且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朱老师以其非凡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教育智慧,成功构建了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包容性的学习环境。在朱老师的指导下,跨专业的学生得以在助教角色中桥梁式地连接新旧知识,更好地融入新的学术领域;缺乏教学实战经验的学生,则通过一线课堂的学习,逐步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日后的教职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对于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朱老师赋予其撰写书稿的重任,既是对其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潜力的深度挖掘;对于心思细腻的学生,朱老师会让其负责组内的后勤组织工作,让学生在琐碎事务中找到自我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当面对学生职业规划偏离传统教师路径时,朱老师展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态度与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限于口头鼓励,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为学生探索个人兴趣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朱老师深知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不仅帮助每位学生发现了自我,自由而蓬勃地发展,更引导学生实现了从潜能发掘到实际能力提升的蜕变,真正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真谛。

图5 天地美师队欢度2024年元旦

朱老师深知教育中鼓励的力量,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很棒了”“你们都很优秀”“要相信自己”。即使在学生的表现如不尽人意时,朱老师也从不责备,只会以积极的言辞和无限的耐心,教会他们改进的有效举措。2024届的邢祺云学姐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我深知自己有时怯懦、迟钝,但您总是以极大的耐心和关心包容我,每当我遇到困境,感到迷茫或畏缩时,您总是我坚实的后盾。您不止一次地说过‘你要自信,你已经很优秀了。’这些话语如同阳光般温暖我的心房,让我逐渐克服了逃避和缺乏自信的心态,学会了直面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在每周的小组会上,朱老师都会询问大家的近况,耐心解答大家学业上的困惑和生活中的烦恼。从紧张的备赛进展到轻松的假期规划,朱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覆盖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朱老师曾对弟子们说:“一旦你们遇到任何困难,第一时间和我说,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这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学生们在面对困难时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底气。这种无条件的支持,不仅激发了学生们探索未知的热情,也为他们进行创新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使得团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日常生活中,朱老师也常组织团建活动,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新年伊始,朱老师会邀请弟子们到家中庆祝元旦,大家围坐在桌边,一边包饺子,一边分享最近学习上的心得或生活中的趣事;在毕业之际,朱老师更是精心策划毕业团建活动,大家在露营地唱歌,围着篝火放烟花。这些生动而美好的瞬间,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集体中得到情感的支持和成长的动力,在团队中能够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天地美师队”这个大家庭中,朱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情感的纽带。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者风范,让学生们在爱与被爱中学会感恩与担当,学会如何相互欣赏、共同成长,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在学术上不断攀登高峰,共同书写属于“天地美师队”的篇章。

结束语

朱雪梅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优秀教师应有的品质——既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又有以爱育人的胸怀;既能站在时代前沿引领教育改革潮流,又不忘回馈社会、传递温暖。她以敬业、创新、爱生的态度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激励学生成为未来的“四有”好老师。